新聞詳情
善用吸音棉讓音響器材身價翻倍發表時間:2025-03-11 12:33 有時,我們會覺得音響玩家在器材上的投入太深,反而忽略了一些基本原則。記得在音響雜志工作時,經常有機會去拜訪一些音響代理商介紹的大發燒友中參觀,但說真的,縱使器材動輒以百萬計,甚至在千萬以上,所采用的線材也是驚人的身價,但由于空間處理不良,聽起來的感受實在…很大聲,除了勉為其難的告知主人動態強勁,低頻撼人之外,實在很懷疑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能聽出什麼東西或樂趣? 或許要精通聆聽室設計并非易事,但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物理上的基本原則,根本就可以很輕易的把室內環境搞好,唯有這個基礎確認了才能讓音響器材充分的發揮。一套萬把塊的系統,只要在正確的環境下操作,其實大可勝過數十倍身價個器材。那有幾個原則要掌握呢?說穿了就是兩個:折射與吸音。 錄音室內多半會填充大量的吸音與折射材料,唯有將這兩個關鍵處理好,才能提供優異的聆聽效果。貫穿任督二脈除非你使用耳機,否則從喇叭到你雙耳之間這段漫漫長路絕對是你要用力關切的。當音波從喇叭單體放射出來之后,會在整個聆聽室中大量的折射,透過牆壁、天花板的反彈,產生更豐富的聲音層次;除了不斷的反彈之外,也會有音波被特定的周邊環境給吸收,譬如地毯、沙發、人體、書本、裝潢本身,都會以不等的比例吸收聲音的能量,當吸收的能量適當、反射的層次均勻時,我們得以聆聽到優美的聲響,當事與愿違的時候,我們會發現,即便我們很努力的將擴大機、喇叭的頻率響應盡力拉平,環境造成的傷害,仍然讓我們雙耳接受到扭曲的訊息,不堪其擾。 「反射定律」所謂反射定律,就是當一個波(光線、粒子)撞擊到平面時,入射角會等于折射角,這個概念應該非常的直觀,就好像撞球一樣的自然,當你能算準入射角與折射角的關係時,加上足夠的技巧,肯定能把撞球打得很好。 從喇叭放射而出的音波,其實是分多路前進的,有的是直接抵達耳朵、有的是從地板反射而來,有的是從天花板、后牆.....一堆地方,所以實際的聆聽感受,其實是把這些「直接音」與「反射音」全部加起來的成果,理所當然的,我們很容易設想,如果能夠適度的控制這些反射音,是不是就可以改變聲音的特質了?沒錯!當高音太多時,我們可以利用大量的折射,把聲音給散掉、讓他彈來彈去、直到能量衰竭(如同撞球不可能在撞球臺上不斷的反彈碰撞,終有能量衰竭的一刻),也可以在折射時,順便吸收掉,也就是吸音,吸取特定的頻率,來改善整個可聽頻率的平衡性。 在專業的場合,我們利用擴散板的折射能力來讓聲波漫射、均勻化;我們利用吸音棉來吸取特性的頻率,甚至將吸音棉與擴散板一體成型,同時發揮吸音與擴散的效果。但對一般家庭來說,過度使用擴散板似乎顯得浪費,因為家庭環境總是比錄音室複雜多多的,有沙發、電視、書柜、一大堆東西都在不自覺中進行擴散的工作,往往擺個幾株盆栽就能發揮特性的擴散效果呢!而我們稍后介紹的波浪式吸音棉,則是在本質上,以吸音為主、擴散為輔,透過對于高頻的吸收達到平衡房間內部反射面「過硬」,導致高音刺耳的問題!當你覺得高頻太刺、不夠柔和時,可別急著換機器、扔喇叭,先嘗試便宜低廉的吸音棉吧,或許可以給你截然不同的體驗呢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