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詳情
怎麼使用這個波浪吸音棉?發表時間:2025-03-12 11:21 記得之前,曾經跟音響店買了曾經跟音響店買了好大一片波浪吸音棉,所費不貲,不過實在也太大片,八呎乘以四呎的面積,讓我們這些在外頭唸書、住在小小寢室的學生,實在不知如何是好?如果動手切割,因為缺少了專門的切割機具,肯定搞得跟狗啃的一般---本想弄個吸音棉,一方面吸音、一方面用那波浪外觀?;SH朋好友(看起來多專業?。。?,如果弄得跟狗啃的差不多,那還得了? 于是乎,這片吸音棉至少陪好幾年,旅游各地,平時靠在牆上當壁毯,搬家時捲一捲就跑,根本也沒發揮什麼功效,最后隨手扔了,理由是灰塵霉菌一堆,真是可惜。前幾年重新整理試聽室,突發奇想,為什麼不去找廠商提供切割妥善的波浪吸音棉?找來狐群狗黨一起商量(因為要人多一起分才劃算,數量不夠的話,廠商是不會代為切割的),決定以使用30*30公分為準,這個面積用起來剛好,加上雙面膠之后,可以輕易的貼在左右兩側的牆面、天花板與聆聽者后方,至于地面,因為已經用了地毯,可以稍微節省一下。 不過對多數人來說,其實不必這樣搞,因為我們不是在一個小小的房間中塞一部大鋼琴(很多音樂教室或音樂系的琴房,為了使用最小的空間來放置平臺演奏琴,多半會大量使用吸音棉來強迫吸音),更不是錄音室,因此適度的提供反射音,反而會讓聆聽的效果更為豐富飽滿呢! 使用吸音棉時,首先我們心裡一定要有一個概念:吸音棉是處理中高頻的,透過稀釋中高頻的能量,來達到平衡音色的目的。如果家中原本的聆聽環境就是充滿吸音物,譬如有一堆棉被、枕頭、厚厚的地毯、塞滿整個房間的書籍…..聆聽起來已經覺得高頻不足了,那就不應該使用吸音棉,反而應該減少室內的吸音物,將高頻的響應拉起來。 不過對多數人來說,因為環境不當導致中高頻刺耳的問題仍然相當頻繁,而這個波浪吸音棉就是用于此處。所謂擒賊先擒王、打蛇看七吋,請先把初次反射的位置大致抓出來,就在初次反射的位置附近,貼上1~2片吸音棉。初次反射的位置要怎麼找?你可以很勤勞的依照反射定律,看看左右兩面牆上的反射點在哪裡? 也可以稍微偷懶一下,去找一面一片小鏡子,貼在牆壁上,當你可以從聆聽位置看到鏡子上出現喇叭時(眼睛朝左側,看到左邊的喇叭、眼睛朝右看、看到右邊的喇叭,如果,你愿意使用更多的吸音棉,也可以讓眼睛朝左看時,不僅在看到左邊喇叭的位置貼一張吸音棉、也在看到右邊喇叭處貼一張吸音棉,強化吸音的效果)。 其實對雙耳來說,聆聽到的反射來自四面八方,左牆上的吸音棉,不止是吸去左聲道喇叭的聲音,連右聲道的喇叭音量也吃掉一點,隨著音波的反射複雜化,整個問題也隨之複雜:切記,化煩為簡,音響本來就沒什麼了不起的大學問,不要老是跟專家一樣,企圖把問題講得很複雜(然后什麼問題都沒解決,但倒是唬住不少人),但依循這個「鏡子原則」找出的反射點,有很高的參考價值,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,左右兩側貼上1~2片波浪吸音棉之后,馬上就把高頻給壓抑下來,獲得比較好的平衡。 室內處處充滿反射,但也不必想得太複雜,先把問題單純化,處理掉你可以輕易看得到的反射再說!左右兩側動手完畢之后,如果聲音一流,那恭喜你,可以收手聽音樂。但如果覺得仍有所不足,下一個開刀的位置有兩個: 1.天花板:貼在天花板上,如果不是你太大的困擾時,請務必嘗試,這邊比較不好貼附波浪吸音棉,但效果實在卓越,在聆聽位置與喇叭之間的中點處貼上2~3片吸音棉,肯定驚豔不已! 2.聆聽者后牆:如果你的聆聽位置太靠近后面的牆壁,或者根本坐著的沙發就貼在牆壁上,那請務必在后牆上貼個幾片波浪吸音棉,這可不是怕你搖頭晃腦撞倒牆壁,而是盡量去稀釋掉、去延遲、減少后方的反射,當后方的反射太多時,你往往會覺得聲音很溷濁、凌亂,更別說是定位溷淆了。許多人家中的聆聽位置都剛好緊貼后牆,其實這是應該盡量避免的,當受限于環境而無法避免時,就必須透過吸音棉來改善。 你說吸音棉神不神?其實一點都不神,因為當你發現原來只要掌握這幾個原則來貼貼吸音棉,就能變化不同的聲音特質時,你應該更佩服自己已經更進一步的掌握把玩音響的另一個訣竅,將每一套系統發揮到極限上。 對現在開始玩吸音棉的朋友來說,起碼比我們當時更多點好處,因為我們當年使用雙面膠黏貼,免不了惹來幾句抱怨,,隨拆隨丟、不流痕跡,無論你搬到哪裡,反正輕輕一拉就可以把吸音棉帶著跑了,只要不亂搞,用上大半輩子也沒問題! 上一篇用吸音棉吸走裝修噪聲
|